新聞  | 2019 年 10 月 28 日

燃點學習物理熱誠

x

要在香港各級學校推廣STEM (科學、科技、工程、數學) 教育,殊非易事。考試至上的文化根深柢固,加上學習方法刻板乏味,導致這方面的教學人才、時間,以及輔助教學工具不足。

物理學系的蘇蔭強教授熱心支持STEM教育,但認為現行的教學模式乏善足陳。他鼓勵教育界跳出固有框架,善用現有科技和簡介最新研究突破,讓學生學習嶄新知識。他亦明白老師工作繁重,難有足夠時間緊貼日新月異的科學與科技新知,使他們在教授STEM科目時倍感困難。

他說:「大部分老師都忙得不可開交。即使政府已為STEM教育預留撥款,他們也提不起興趣鑽研。」 

蘇教授在其專業範疇努力作出貢獻,至今已就複雜物理體系發表逾160份獲引用的研究論文,但在其內心深處,始終念念不忘與身邊學生分享物理學的純真趣味,希望教導他們實踐所學,以行動改善生活。

因此,他研發了一個「實驗工具包」,當中的概念源於其無意中發現的新型反射電子衍射現象。事實上,研製工具包的念頭早於2015年萌生:蘇教授當時獲指派擔任2016年亞洲物理奧林匹克大賽一項實驗考試的出題員。由於題目必須與出題者的科研專長有關,蘇教授於是決定研發這個結合理論與生活實例的工具包,並將其發展成適合於中學和大學使用的STEM輔助教學工具。

工具包內有10件主要組件,包括使用激光二極管的照明機、一個可以旋轉的撥盤,以及一個能夠有效解說電子衍射和光學衍射現象的觀察板,組裝十分容易。學生可利用它動手進行有關測試光學對准技巧的實驗,並學習周期性與隨機性之間的關連。

他說:「工具包定價合理,對需要教授STEM科目,但難以找到教材的老師很有幫助。」

蘇教授亦在科大物理學系的「小型講座」外展活動中,增添了介紹工具包的環節。這些小型講座由經過訓練的本科生負責向本地中學生講解和示範,旨在激發少年人對物理學的興趣。蘇教授亦正計劃加入香港教育城,向物理老師作推廣。

工具包不但在中學大受歡迎,連澳門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方科技大學、暨南大學等學府亦研究如何將教導於一年級新生。蘇教授於是因應中學生及大學生各自的學習需要,為工具包研發兩個不同程度的版本。

在澳門,有些老師甚至在工具包的基礎上研發遊戲:學生須根據手冊中的定量實驗爭先找出答案,以開啟電子門鎖,使學習過程更富趣味,亦使學生更投入學習。

蘇教授強調STEM 離不開科技和實驗,課堂上的實踐十分重要。他明白單憑一己之力,不足以形成新的學習和授課文化,但仍希望為高等教育界樹立榜樣,鼓勵學者應用最新科研知識創製STEM 教學工具。他深信這有助將實踐為本、配合生活需要的教學方法帶入課室。

蘇教授研發了一個「實驗工具包」,當中的概念源於其無意中發現的新型反射電子衍射現象,適合於中學和大學使用的STEM輔助教學工具。
蘇教授研發了一個「實驗工具包」,當中的概念源於其無意中發現的新型反射電子衍射現象,適合於中學和大學使用的STEM輔助教學工具。
學生可利用「實驗工具包」,動手進行有關測試光學對准技巧的實驗,並學習周期性與隨機性之間的關連。
學生可利用「實驗工具包」,動手進行有關測試光學對准技巧的實驗,並學習周期性與隨機性之間的關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