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系
| 2023 年 3 月 17 日
化學系
| 2023 年 3 月 8 日
生命科學部
| 2023 年 2 月 2 日
生命科學部
| 2023 年 1 月 20 日
海洋科學系
| 2023 年 1 月 6 日
Physics
物理學
|
晶體表面在固-固轉變前就可變成另一種晶體

冰在零下攝氏幾度尚未達到零度熔點時,表面就已經熔化出一薄層水了,這種預熔化現像對滑冰和雪花生長很重要。類似地,液體往往在達到其凝固溫度前便於平坦的基底上結出一薄層晶體,即預凝固或預結晶。逼近相變(如熔化和結晶)溫度時,表面層的厚度通常會增加並發散。除了預熔化和預凝固外,是否存在類似相變前兆的表面層仍很少被探索。

Chemistry
化學
|
科大研究人員開發出嶄新方法合成炭疽黴素 刷新全球最高產量紀錄 有助研發針對超級細菌的強效抗生素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嶄新化學合成方法製造炭疽黴素(anthracimycin)和炭疽黴素B (anthracimycin B),產量較現有方法多63倍,刷新全球最高產量紀錄。此項突破性的發現將大大推動把炭疽黴素轉化為抗生素的發展,以對付由抗生素耐藥細菌甚至超級細菌引起的致命細菌感染。

Life Science
生命科學
|
科大突破性發現罕見腫瘤細胞「間諜」 揭示不為人知的癌細胞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研究人員研發了一種可為冷凍和新鮮細胞組織樣本同時進行單細胞DNA和RNA測序的新技術,更利用這方法識別出偽裝為正常細胞的罕見腦腫瘤細胞「間諜」。是次發現為一些最複雜和罕見腫瘤的研究帶來突破,並為未來的藥物靶標發現開闢新方向。

Life Science
生命科學
|
解構秀麗隱桿線蟲pri-miRNA加工複合體的分子機制

小分子核糖核酸(microRNAs,以下簡稱miRNAs)是一種在動物和人類基因調控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小型核糖核酸(RNA),一直令許多科學家為之著迷。在生物學和醫學中,一項非常重要的研究範疇就是miRNA如何控制和調節基因表達,因為科學界一般相信,這個課題對理解細胞突變有重大作用,對於治療癌症和其他與細胞突變有關的疾病,至為關鍵。

Ocean Science
海洋科學
|
隱藏深海的熱浪對珊瑚礁構成威脅

2019年四月至五月,位於南太平洋中部法屬坡利尼西亞莫雷阿島一帶的珊瑚礁經歷了長時間且嚴重的高溫白化。由於該年並非厄爾尼諾年份,一般並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因此本事件令全球海洋科學界百思不解。

Life Science
生命科學
|
研究發現促進成年神經系統軸突再生的內在免疫機制

中樞神經系統一旦受創,例如在脊髓損傷的意外中,傷者很可能會永久喪失感覺或活動能力,當中的關鍵原因,是軸突斷裂後無法再生。目前,醫學界為脊髓損傷患者恢復活動能力的方法非常有限。若要為他們帶來治療希望,其中一個 研究方向,便是要破解令這些受傷軸突再生的方法。

Chemistry
化學
|
深部碳揭祕

香港科大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地球內部的CO2可能比之前認識的更加活躍,並在地球氣候變化過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Life Science
生命科學
|
科大團隊破解幹細胞變化之謎 為抗衰老研究邁進一大步

古今中外,「抗衰老」一直都是歷史和文學中的熱門題材。從中國古代的秦始皇派員遠征大海尋找長生不死之藥,到西方小說中的德古拉伯爵擁有不死之身,千百年來,人類仍沉醉於尋找不老之術,至今仍未有解決方法。

Life Science
生命科學
|
科大發現血液蛋白新靶點 開拓治療阿爾茲海默症新方向

由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晨興生命科學教授兼香港神經退行性疾病中心主任葉玉如教授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發現了一種在阿爾茲海默症(AD)發病機制中起關鍵作用的血液蛋白,有助設計創新治療策略,降低AD發病風險和改善AD患者病況。

Chemistry
化學
|
科大研發納米多孔鋅電極 即棄鹼性鋅電池也可充電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的研究團隊成功研製了一款新的電極設計,令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非充電鹼性鋅電池變成可充電,有助推動更廣泛使用充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