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物理系許欽教授與機械及航空航天工程系胡文琪教授聯合領導的研究團隊,近日在柔性複合材料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研發出一種具高度可編程性且具非對稱力學響應的新型柔性複合材料系統。團隊成功將「剪切─堵塞」相變機制融入高分子聚合物基體,為實現機械智能系統提供了關鍵的材料基礎,邁出了發展新一代智能材料與裝置的重要一步。
在軟體機器人、仿生組織及柔性電子等前沿工程領域中,能夠對外部刺激作出特異性響應的材料,是實現智能功能的關鍵。然而,傳統設計多依賴具有非線性結構或複雜幾何構造的超材料,這些離散結構往往對缺陷和斷裂極為敏感,限制了其工程實用性。有別於傳統方式,許教授和胡教授的研究提出了一種全新設計範式,利用「剪切─堵塞」相變物理機制發展出柔性複合材料,展現出獨特的科學優勢與工程潛力。
這項研究的主要科學與工程突破包括:
從科學角度而言,該研究創新地結合顆粒物理學與高分子材料科學,建立了具有非互易力學性質的新型軟物質體系;在工程應用方面,研究團隊為製備各類具有方向特異性響應的柔性複合材料提供了一種既高效且通用的設計策略,此研究不僅為實現機械智能奠定了基礎,更為新一代智能及節能材料的開發開闢了全新途徑。
這項跨學科研究由科大物理系和機械及航空航天工程系的研究人員共同領導,並於《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期刊發表。科大物理系博士生徐暢為論文的第一作者。該研究獲香港研究資助局和科大海洋機器人及藍色經濟技術基金資助。

由科大物理系許欽教授(右三)及機械及航空航天工程系胡文琪教授(左三)領導的團隊透過「剪切—堵塞」相變機制開發具有非互易響應的柔性複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