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2025 年 4 月 17 日

揭秘超流体:科大研究揭示偶极相互作用如何影响二维超流体行为

x

(文章转载自EurekAlert!,原刊于2025年4月17日)

由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物理系曹圭鹏教授领导的国际物理学家团队,最近在研究中首次在二维偶极超冷原子气体中观测到BKT相变,这项突破性研究对理解二维超流体在长程各向异性相互作用下的表现立下了新的里程碑。

在传统三维世界中,由冰融化成水这类相变一般都遵循对称性自发破缺规律。但早于1970年代便有前沿研究估计,二维系统中可能会发生一种独特的拓扑相变——Berezinskii-Kosterlitz-Thouless(BKT)相变,这种机制中涡旋─反涡旋对的配对驱动超流性形成,而无需传统对称性破缺,这种相变过程强烈依赖相互作用。自此,这现象主要在具有短程各向同性接触相互作用的各种量子系统中进行研究。

与传统超冷气体中的接触相互作用不同,偶极相互作用能够跨越整个系统,产生丰富的集体行为。研究团队通过实验证明了偶极相互作用如何改变BKT相变的临界参数。

「偶极相互作用为量子多体现象带来了新的维度。」领导该研究的曹教授解释道:「从微观角度看,这种相互作用具有方性和长程性,意味着粒子即使相隔较远仍能相互『感知』。 这挑战了我们对低维系统中有序态如何涌现的固有认知。」研究团队的观察指出,偶极气体的二维超流相变点仍遵循BKT相变,但依赖于相互作用的相变点会因偶极矩与平面法线方向的相对角度而发生偏移。

论文第一作者之一及曹教授的毕业生何逸飞补充道:「二维偶极系统是探索奇异量子相的理想平台。即使在中等强度的偶极相互作用下,当所有偶极子都指向平面内时,我们也在二维偶极超流体中观测到了独特的非局域效应和各向异性的密度之间的关联。未来通过进一步增强偶极相互作用强度,我们将有望观测到低维系统中更丰富的自发形成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