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研究並徹底驗證新發現的非經典切割機制,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研究團隊在生命科學部助理教授阮俊英(Tuan Anh Nguyen)教授的帶領下,采用了多種尖端技術,如miRNA測序、pri-miRNA結構分析以及大約26萬個pri-miRNA的高通量切割實驗。與經典機制不同的是,非經典機制不依賴於經典機制所需的幾個關鍵蛋白和RNA特徵序列。該研究還揭示了pri-miRNA上以前未被發現的DROSHA識別位點(DRES),同時證明了這些位點對非經典切割至關重要,並且也有助於經典機制中pri-miRNA加工。此外,該研究揭示了這種非經典切割機制在進化方面的保守性,並證明了它在多個動物物種中是保守的。這一發現表明,非經典機制在miRNA生物起源和調控的進化中起著重要作用。了解更多...
圖片展示了miRNA加工複合體非經典切割模型。miRNA加工複合體由DROSHA(藍色顯示)和DGCR8二聚體(綠色表示)組成。箭頭表示DROSHA對pri-miRNAs的雙重切割作用。非經典加工的底物特徵是一個短莖,約爲28個長度的碱基對和DRES(DROSHA識別位點)。這種非經典切割機制在各種動物物種中具有保守性。
科研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