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理学院主办的「环球文化交流祭」连续数年大受师生欢迎,今年3月25至26日一连两天再次举办。活动设置了36个各具特色的摊位,分别由105位来自 17个国家和地区的同学精心设计,当中首度邀请来自非洲、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蒙古、尼泊尔、法国、乌兹别克斯坦及英国等地的学生参与,展现各地的传统文化风俗。
科大国际本科生比例在香港各大院校中名列前茅。过去数年,科大学士课程每年所录取的非本地生中,近半来自中国内地以外的国家。除欧、美、澳、非洲及亚洲等地,亦有同学来自「一带一路」国家及其他新兴国家,包括乌兹别克、摩尔多瓦、委内瑞拉和也门等。理学院本学年所录取的非本地生中,有逾两成来自17个国家及地区的。理学院经常举办活动,让来自各地的学生互相交流,体验多元文化的魅力。
今年,理学院以九龙城寨为灵感,结合传统「士多」的概念,重现了旧香港丰富的文化遗产。 「理记士多」展示了不少香港七十至九十年代的怀旧玩具和小食,如眼镜朱古力、珍宝珠、西瓜波及扭蛋机等。由国际学生主理的擹位亦展现了家乡独特文化,成为文化祭的亮点。尼泊尔同学向在场师生介绍传统民俗舞蹈;马来西亚同学亲手制作咖央多士;法国同学不但介绍当地流行的法式滚球「Pétanque」与编织绳艺「Scoubidou」,更分享玛德莲蛋糕(Madeleines)等传统食品;印度同学带来传统服饰供大家试穿打卡;瑞典同学则演奏传统民俗乐器「Nyckelharpa」,让师生在悠扬乐声中感受浓厚的北欧风情。乌兹别克斯坦同学介绍他们的家乡美食,而哈萨克斯坦同学则以当地传统游戏「Assyk」与参加者互动。
文化交流祭不仅于考试前为同学带来放松的一刻,更将本地和非本地生汇聚一堂,让大家互相交流,认识不同文化,扩阔国际视野。活动吸引逾千名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师生参与。
科大理学院仿照城寨主题特别打造「理记士多」,这个代表香港的摊位展示了来自七十至九十年代的经典零食与玩具。
尼泊尔同学向在场师生介绍传统民俗舞蹈。
马来西亚同学亲手制作咖央多士。
法国同学介绍当地流行的法式滚球「Pétanque」与编织绳艺「Scoubidou」,并分享玛德莲蛋糕(Madeleines)等传统食品。
香港同学向非本地生介绍麻雀,并让他们尝试「甩牌」。
法国同学(右一)穿上印度传统服饰打卡留念。
瑞典同学演奏该国传统民俗乐器「Nyckelharpa」,让同学在悠扬乐声中感受浓厚的北欧风情。
瑞典同学指导同学试拉传统民俗乐器「Nyckelharpa」。
今年首度参与「环球文化祭」的乌兹别克斯坦同学,分享他们的传统美食。
哈萨克斯坦同学介绍当地传统游戏「Assyk」。同学们轮流以弹珠尝试把对方的骰子打出框界以外。
活动吸引逾千名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师生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