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四月至五月,位于南太平洋中部法属坡利尼西亚莫雷阿岛一带的珊瑚礁经历了长时间且严重的高温白化。由于该年并非厄尔尼诺年份,一般并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此本事件令全球海洋科学界百思不解。
中枢神经系统一旦受创,例如在脊髓损伤的意外中,伤者很可能会永久丧失感觉或活动能力,当中的关键原因,是轴突断裂后无法再生。目前,医学界为脊髓损伤患者恢复活动能力的方法非常有限。若要为他们带来治疗希望,其中一个 研究方向,便是要破解令这些受伤轴突再生的方法。
香港科大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地球内部的CO2可能比之前认识的更加活跃,并在地球气候变化过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古今中外,「抗衰老」一直都是历史和文学中的热门题材。从中国古代的秦始皇派员远征大海寻找长生不死之药,到西方小说中的德古拉伯爵拥有不死之身,千百年来,人类仍沉醉于寻找不老之术,至今仍未有解决方法。
由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晨兴生命科学教授兼香港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心主任叶玉如教授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在阿尔兹海默症(AD)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的血液蛋白,有助设计创新治疗策略,降低AD发病风险和改善AD患者病况。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的研究团队成功研制了一款新的电极设计,令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非充电碱性锌电池变成可充电,有助推动更广泛使用充电池。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的结构生物学家联同香港大学艾滋病研究所、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港大医学院)临床医学学院微生物学系与香港大学新发传染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已证明,源自本地 mRNA 疫苗接种者、针对SARS-CoV-2 Omicron变异株的广谱中和抗体ZCB11,对所有受关注变异株(variants of concern, VOCs)包括当前主要流行的Omicron BA.1、BA.1.1 和 BA.2,均显示出有效的抗病毒活性。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港澳海洋研究中心主任甘剑平教授研究团队于中国南海进行海洋模拟试验及观测,透过地球流体动力学理论,揭秘了南海的海洋三维运动特征。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的一个研究小组首次实现穿过完整的小鼠头骨在脑膜下方750微米这一前所未有的深度,对小鼠大脑皮层内的微小神经结构進行活体成像。这一研究能够以接近无创的方式在大脑皮层中进行高分辨成像,将进一步促进大脑科学的研究。
香港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心(Hong Kong Center for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简称HKCeND)由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成立,其研究团队在阿尔兹海默症(AD)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有望为疾病管理带来变革。